这首诗《答友人论学》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,通过诗中的内容,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学问追求的深刻见解与独到思考。
首句“逐字笺来学转难”,诗人以亲身经历表达学习过程的艰辛,强调了深入理解文字背后深意的不易。接着,“逢人个个说曾颜”一句,借他人之言,暗指在学习过程中,人们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,忽视了内在实质。诗人以此提醒读者,真正的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表面,而应深入探究其本质。
“那知剥落皮毛处,不在流传口耳间。”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。诗人指出,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,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,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口头传授或传统观念。这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反思,也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批判。
接下来,“禅要自参求印可,仙须亲炼待丹还。”这两句将学习比作修行,强调了个人实践的重要性。禅宗讲究自我领悟,而非外在权威的认可;修仙则需亲自修炼,方能得道成仙。这里,诗人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,去探索和验证真理,而不是盲目接受他人的观点。
最后,“卖花担上看桃李,此语吾今忆鹤山。”诗人以生动的比喻结束全诗,将学习比作在卖花担上观赏桃李,虽然眼前是繁华的景象,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感悟。同时,诗人提到“鹤山”,可能是指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地方或某个特定的学术环境,以此表达了对过去学习经历的怀念与感慨。
整体而言,这首诗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,强调了个人主动探索、实践的重要性,以及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。它不仅是一首关于学习的诗,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