归园田居五首(其二)

野外罕人事,穷巷寡轮鞅。

白日掩荆扉,虚室绝尘想。

时复墟曲中,披草共来往。

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。

桑麻日已长,我土日已广。

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。

形式: 古风 押[养]韵

翻译

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,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。
白天柴门紧闭,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。
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,把草拨开,和农民随意交往。
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,只说田园桑麻生长。
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,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。
经常担心霜雪突降,庄稼凋零如同草莽。

注释

野外:郊野。
罕:少。
人事: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。
陶渊明诗里的“人事”、“人境”都有贬义,“人事”即“俗事”,“人境”即“尘世”。
穷巷:偏僻的里巷。
鞅: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。
轮鞅:指车马。
白日:白天。
荆扉:柴门。
尘想:世俗的观念。
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,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。
时复:有时又。
曲:隐僻的地方。
墟曲:乡野。
披:拨开。
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。
杂言:尘杂之言,指仕宦求禄等言论。
但道:只说。
霰:小雪粒。
莽:草。

鉴赏

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、隐逸田园的生活状态。开篇“野外罕人事,穷巷寡轮鞅”两句,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偏远的乡村景象,没有繁忙的人群,只有偶尔穿行的车辆,营造了一种清净脱俗的氛围。接着“白日掩荆扉,虚室绝尘想”则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——阳光透过杂草生的门扉,室内干净无尘,连尘埃都像是被抹去了,这里体现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追求和享受。

“时复墟曲中,披草共来往”则是说在田间小路上,偶尔与邻里之间的简洁交流,不涉及复杂世事,只关心桑麻(植物)是否茁壮成长。接着“相见无杂言,但道桑麻长”强调了这种交流的纯粹性质,没有多余的话语,只是简单地询问和分享彼此的农作物生长情况。

“桑麻日已长,我的土地也日渐广阔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满足与喜悦。最后两句“常恐霜霰至,零落同草莽”则流露出一丝忧虑,担心寒霜会突然降临,使得辛勤培育的桑麻随风吹去,如同野草一般凋零。

总体而言,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,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、简约生活的理想,以及对农耕生活的深切情感。

陶渊明(魏晋)

成就

不详

经历

不详

相关古诗词

移居二首(其一)

昔欲居南村,非为卜其宅。

闻多素心人,乐与数晨夕。

怀此颇有年,今日从兹役。

敝庐何必广,取足蔽床席。

邻曲时时来,抗言谈在昔。

奇文共欣赏,疑义相与析。

春秋多佳日,登高赋新诗。

过门更相呼,有酒斟酌之。

农务各自归,闲暇辄相思。

相思则披衣,言笑无厌时。

此理将不胜?无为忽去兹。

衣食当须纪,力耕不吾欺。

形式: 古风

读山海经十三首(其十)

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。

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

同物既无虑,化去不复悔。

徒设在昔心,良辰讵可待。

形式: 古风 押[[贿]]韵

杂诗十二首(其五)

忆我少壮时,无乐自欣豫。

猛志逸四海,骞翮思远翥。

荏苒岁月颓,此心稍已去。

值欢无复娱,每每多忧虑。

气力渐衰损,转觉日不如。

壑舟无须臾,引我不得住。

前涂当几许,未知止泊处。

古人惜寸阴,念此使人惧。

形式: 古风

停云

霭霭停云,濛濛时雨。八表同昏,平路伊阻。

静寄东轩,春醪独抚。良朋悠邈,搔首延伫。

停云霭霭,时雨濛濛。八表同昏,平陆成江。

有酒有酒,闲饮东窗。愿言怀人,舟车靡从。

东园之树,枝条再荣。竞用新好,以招余情。

人亦有言,日月于征。安得促席,说彼平生。

翩翩飞鸟,息我庭柯。敛翮闲止,好声相和。

岂无他人,念子寔多。愿言不获,抱恨如何!

形式: 四言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