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(其一)

二昆南北各驱驰,季复随群试有司。

蕃衍皆因先世积,荒嬉端为乃翁慈。

争名古有笞儿语,任运吾无责子诗。

万一原夫能末缀,采蒲裹粽待归期。

形式: 七言律诗 押[支]韵

翻译

两位昆仲在南北各自奔忙,季弟又随众人应试官场。
家族繁盛都源于祖先积累,荒唐嬉戏只因父亲的宽容。
自古以来,追求名声就有孩子争执之言,顺其自然,我不苛责你的诗篇。
万一你真的能有所成就,那就等着端午节回家,采蒲苇包粽子庆祝吧。

注释

驱驰:忙碌奔波。
试有司:参加科举考试。
蕃衍:繁盛。
先世积:祖先的积累。
乃翁:父亲。
争名:争夺名声。
笞儿语:孩童间的争执之言。
责子诗:对孩子诗作的评价。
原夫:如果能够。
末缀:成就。
采蒲裹粽:采蒲叶包粽子。

鉴赏

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,名为《送山甫铨试二首并寄强甫(其一)》。从内容上看,这是一首送别之作,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化的描述,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期望。

诗的前两句“二昆南北各驱驰,季复随群试有司。”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,"二昆"指的是太阳和月亮,它们在天空中运行不息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。"季复随群试"则表明诗人朋友要去参加科举考试,这是古代读书人的一大途径。

接着,“蕃衍皆因先世积,荒嬉端为乃翁慈。”这里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家族背景和对家庭的眷恋之情。"蕃衍"指的是边疆地区,而"先世积"则暗示了家族的历史沉淀。"荒嬉"和"乃翁慈"都是形容词,分别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和对父亲的孝顺。

下面的“争名古有笞儿语,任运吾无责子诗。”则是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态度。这里提到了“笞儿语”,这是一个典故,意指不计较真假的是非,而"任运"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顺应,同时也强调自己没有责任感去追求世俗的诗词成就。

最后,“万一原夫能末缀,采蒲裹粽待归期。”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,并且期待着能够结束这段学习生活,回家与亲人团聚。"万一"表达了一种希望,而"采蒲裹粽"则是古代农民在端午节时的习俗,象征着对家的思念和归期的渴望。

总体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观察,展现了作者对于功名、家庭和个人理想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理解。同时,也反映出了古代士人对于科举考试的重视,以及他们在追求个人抱负与家庭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的心路历程。

刘克庄(宋)

成就

宋末文坛领袖,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,词风豪迈慷慨。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,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。

经历

南宋诗人、词人、诗论家。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,官位最高,成就也最大。

  • 字:潜夫
  • 号:后村
  • 籍贯:福建莆田
  • 生卒年:1187~1269

相关古诗词

宿千岁庵听泉

因爱庵前一脉泉,襆衾来此借房眠。

骤闻将谓溪当户,久听翻疑屋是船。

变作怒声犹壮伟,滴成细点更清圆。

君看昔日兰亭帖,亦把湍流替管弦。

形式: 七言律诗 押[[先]]韵

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

瀑山木落霜寒夜,共读吾家梦得诗。

坐对遗篇忘漏尽,手遮残烛怕风吹。

森严似听元戎令,机警如看国手棋。

千载愚溪相对垒,未应地下友微之。

形式: 七言律诗 押[[支]]韵

芙蓉二绝(其二)

池上秋开一两丛,未妨冷淡伴诗翁。

而今纵有看花意,不爱深红爱浅红。

形式: 七言绝句 押[[东]]韵

送林子敬倅武昌

阃外于今有虎臣,孰云立国靠江神。

后车鸡塞勒铭客,前席龙山落帽人。

此去青油烦檄笔,向来赤壁要纶巾。

遥知崔颢题诗处,暇日登楼与拂尘。

形式: 七言律诗 押[[真]]韵